中国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:货币政策工具箱再添利器

元描述: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,旨在进一步精细化流动性管理,有效对冲年末MLF集中到期带来的资金面波动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货币金融环境。文章深入解读新工具的机制、作用和意义,并分析央行未来可能的货币政策走向。

引言:

中国央行始终致力于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继临时正逆回购、国债买卖等工具后,央行于2023年10月28日宣布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,这一新工具的推出标志着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,也为其货币政策工具箱增添了一件利器。

买断式逆回购:精细化流动性管理的“新武器”

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,每月开展一次操作,期限不超过一年。与传统的逆回购工具相比,买断式逆回购具有以下特点:

  • 期限灵活: 覆盖3个月、6个月等期限,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,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
  • 利率招标: 采用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,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,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,更加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。
  • 投放工具定位: 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,不会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,避免“搭便车”行为。

买断式逆回购的“战略意义”

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,不仅是央行完善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重要举措,更具有深远意义:

  • 对冲MLF集中到期: 11月、12月各有1.45万亿元MLF到期,达到目前MLF余额的40%。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,可以有效地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,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经济增长动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  • 淡化MLF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: 央行将不再大额续做MLF,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进一步淡化。
  • 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: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推出,与临时正逆回购、国债买卖操作等工具一起,丰富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。

未来货币政策走向:降准或在四季度落地

今年以来,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,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频频“上新”,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。展望未来,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依然“弹药”充足,新一轮降准可能在四季度择机落地。

  • 降准空间充足: 国内物价环境稳定,常规政策工具空间仍充足。
  • 跨周期调节需求: 考虑到年底前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、增量财政政策实施以及季节性扰动等因素,资金面可能存在一定波动,为做好跨周期调节,不排除央行再度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。
  • 利率工具受限: 当前利率工具仍有空间,但面临约束也比较明显,央行需要根据实体经济和物价情况相机而动,并兼顾内外平衡。
  • MLF利率下调空间: 9月降息以来逆回购利率下行至1.5%,MLF利率下调至2%,短期来看价格端工具可能进入政策成效观察期。预计央行可能会基于四季度金融数据修复成色,判断后续政策利率的调降空间,不排除下一步MLF继续接续逆回购利率下调的可能性。

买断式逆回购:央行精细化调控的体现

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,是中国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,运用多种工具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的最新体现,展现了央行精细化调控的专业能力和经验。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  • 买断式逆回购与传统逆回购有什么区别?

    •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更灵活,覆盖3个月、6个月等期限,增强了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;采用利率招标方式,更加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。

  •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推出对市场有何影响?

    • 有助于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,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经济增长动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  • 央行未来是否还会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?

    • 央行始终致力于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,不断探索新的工具,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。

  • 降准何时会落地?

    • 降准的时机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状况和经济数据修复成色,预计会在四季度擇机落地。

  • 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?

    • 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  • 央行如何平衡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?

    • 央行通过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, 并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灵活运用多种工具,努力平衡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。

结论

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是央行精细化调控的体现,进一步完善了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,增强了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,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展望未来,央行将继续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,灵活运用多种工具,确保货币政策平稳有效实施,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